人物简介:
王佳松,会计学1706班员工,湖北十堰,15年入学英国威廉希尔公司,17年9月应征入伍,服役于武警河北省总队机动支队,19年退伍复学。21年考取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234分,成功一战上岸。
经验分享:
回想自己两年的军旅生涯和我从第一天准备初试到复试结束收到拟录取这整整400多个日夜,心情十分复杂。参军和考研,于我而言,都是一场找回自我的旅行,一段刻苦铭心的经历,一场青春的救赎。
(入伍前GPA只有2.0左右,复学后平均在3.5)
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曾因为贪玩,挂科和旷课成为了每学期的常态,可以说是妥妥的学渣了。大二下学期,我自知这是因为我自制力太差,又困惑于没有动力改变自己。于是我决心参军,磨练意志,并于2017年9月入伍。我自小都不怎么喜欢运动,无论中学还是大学前两年,空闲时间基本都是用来打游戏,所以我的身体素质在当时是十分弱的,176的身高体重只有110斤左右,学校每年的体侧对我来说都是噩梦。新兵连初测1500米,那时的我跑完以后甚至都无法站立,直接瘫倒在训练场;单杠一练习(引体向上)甚至都无法做一个,军事训练成绩连里垫底。所以可想而知在入伍的第一年,在训练方面吃了不少的苦。面对我的沮丧,我的新兵连班长时常对我分享他的经历,他说他刚来时也是五公里倒数,但是他从未服输,每天坚持早起晨练,每天比别人跑的更多,练的更苦,最后,甚至在全支队的比武考核获了奖,要记住,不要害怕困难,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坚持!入伍以后连续的挫折使得我内心受到极大的刺激,我决定丢弃掉以前的自己,磨砺自己的意志。日后的训练,放平了自己的心态,认真对待每次训练,直面苦累。甚至在第二年自己被调到机关工作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都会坚持训练,最终退伍的时候体重140斤,所有军事科目均可达到优秀标准,虽然没有比武获奖的之类的荣誉,在部队的这两年,也是我这辈子宝贵的财富。
(入伍后自己的军事训练水平明显提升)
(部队的生活照片)
19年9月份回到学校,因为自身的学习基础本身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在部队的两年的学习空档期,所以学业方面也给我很大的压力。但是在部队的经历让我觉得我能够吃一切的苦,克服任何困难,面对这些挑战,我信心满满的应对,不仅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参与了军运会开闭幕式期间的安保执勤,而且每天都是加班加点的弥补自己落下的学业课程,甚至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这一课程的时候,还在网上搜索会计学原理的课程补基础,最终在本科后两年的GPA都是3.5左右,也第一次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虽然成绩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也算是进步)。19年十二月份通过英语六级,在备战考研期间也通过自学通过了初级会计职称。因为自己对健身比较感兴趣,也在去年考取了初级健身教练的证书。“苦心人,天不负”,总的来说,回学校以后的所有考试都是比较顺利的一次通过。
关于考研,我并不想给大家灌输一些没有意义的心灵鸡汤,在备考的路上自己也是走过了很多的“坑”,在此我想真真切切的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所有的考研党起到一些帮助。
一、关于管理类联考
既然选择要考研,那就必须扬长避短,因为这样才能让你更容易上岸。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感兴趣的专业,所以挑选适合自己的考试内容尤为重要。
管理类联考是考研中很特殊的一门课,类似于高考的文综和理综,是由三门独立的科目拼接在一起进行统一考核,在三个小时内完成初等数学(25道选择题),逻辑(30道选择题),作文(一篇论说文+一篇论证文)。
管理类联考可以算是初试基数最大的考研科目,因为本身就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还有些无良机构号称“最简单考研”,每年都会吸引大批考生。关于全日制和的非全日制的区别,可以把全日制看作一块敲门砖,主要帮助员工进一步学习,对于未来就业很有帮助,含金量较高,应届生的首选;而非全日制更多像是一块垫脚石,能够帮助在职的企业和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镀镀金,学习一些实用的管理技能。
为什么很多人说管综不难,因为单从题目的难度来看,确实不算难,备考过程和周期也相对较短。为什么更多人会说管综很难,因为时间紧,题量大,要求思维的灵活性较高;选择管综的人很多,基数大,竞争激烈,几乎每一个以管综为初试的专业都会是数以百计起的报考人数,分数线也跟着水涨船高。
我不会建议你去考管理类联考,这已经是考研里内卷极其严重的一门专业了。现在的管综全日制几乎没有“上国家线就能有学上”的学校了,“性价比”不高,你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依然很有可能只会收获一个很普通的成绩,一旦考研失利,调剂的可能性很小。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科目,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管综三门课三个小时的考试中,任何一道选择题的卡壳都可能影响后面的发挥,导致最后的成绩无法达到预期。而且就两科,上午管综,下午英语二,一天就考完了,很快,但容错率也非常低。多错一道选择题,都可能是上线与不上线,录取与不录取的差距。
所以,在决定是否要选择管理类联考之前,最好先去找一份早年的真题来看一看,看自己对这种题型和考核方式是否适应,审视一下自己对时间安排,难题取舍,技巧解题等能力的擅长程度。它本质上是一个考查思维灵活性的考试,而非知识掌握度,和我们之前所经历的考试都有所不同,多搜集一些相关信息和资料,想清楚自己是否能够掌握这种考试,并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自己考研过程使用过的资料)
二、学习材料和时间安排
如果你决定了选择管理类联考,那么第一步—打基础非常重要。我秉持着笨鸟先飞的理念,我的初试备考周期是从三月底,四月初开始的,算下来一共是九个多月,拖得有点长,到后期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有些浮躁、心烦了,心态也有些不稳。所以我建议的话,备考周期在7个月是较为合理和充实的(大概平均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前提是中途不能懈怠或停顿。如果像我一样(平均每天6小时),比较散漫且容易偷懒,学习容易分心,那越早开始越好;而如果你非常自律(平均每天10小时),能够严格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那么其实5个多月也绰绰有余了。
学习计划这东西因人而异,各位最好是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我只能提出一点建议,以下我会按照7个月的学习周期来制定一个粗略的时间安排:最开始6、7月打基础(数学、逻辑、英语);然后8月就拿来刷题(数学、逻辑);而后9、10开始学习作文+刷真题;11月其继续刷真题和一些模拟题;最后一个月看笔记、错题、调整心态。
首先是数学,25道题、75分,主要由初中数学和部分高中数学组成,考试大概要在一小时以内写完。我自己的数学基础是相当差的,高考数学只有80多分(文科),平时接近四成的时间都给了数学,但最后成绩也不理想,大概错了8-9个。所以在此就不分享我的学习过程了。网上有很多经验贴可以去学习。
然后是逻辑,逻辑不同于数学,对于考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科目,30道题、60分,大家都是从零起步,所以在基础阶段最好要选择一个老师一直跟着,从教材到网课都全部用他的,保证学习效率,听不懂的内容一定要多听几遍,书也至少过两次,一定要保证自己能把基本的概念给学明白。在后期可以多看一些考试,学习一些适合自己的套路,从而达到最快做题的目的。
逻辑的三种题型:形式、推理、论证,对应着三种不同的考查目的:形式逻辑考验的是结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考验的是推理演绎能力,论证逻辑考验的是筛选定位能力。每一种题型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逻辑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的简化解题思路,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地解出题目。在基础阶段,不要过多的花时间在钻研难题和生僻题上,尽量去学会各种题型所对应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且先不用太看重做题时间,能够看题想好思路就可以了。这一步要反复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因为逻辑的题型固定,只要掌握了思路,逻辑真的很简单。我一开始是用的赵鑫全的逻辑精点,在开始阶段认真地听了所有的基础课程,中期写了他的逻辑1000题,但是感觉1000题的难度偏大,所以到中后期我跟着王诚无限的重复写真题,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最后最好能达到50分钟以内写完30道逻辑题。近十年的真题我至少写了8-9遍,最后考试时逻辑应该是错了3个。
英语的话,英语二真的不难,我六级506的水平,到最后也有83分,而且阅读比平时多错了两个。我能做到你也可以。我觉得英语二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翻来覆去地背,就背考纲单词,我至少将考研词汇背了4-5遍,从你开始决定要考研的那一天一直背到你上考场的那一天,背到拿真题阅读可以直接将全文翻译个七七八八,你的英语成绩就不可能会差了。
关于英语,在基础阶段,首要任务就是背单词,每天都背,用单词书和在app上背都可以。单词书也不用迷信哪个老师的,目的纯粹一点,就是买来背单词的书罢了。背单词不要去听网课,挺浪费时间,用处真的不大。一开始可以量少点,比如每天背50个,后面进入状态了再慢慢往上加,但是一定要每天都背!只要能做到看见单词就能反应出词义,英语二就已经保底6、70了。还有就是如果你跟我一样,基础较差,感觉英语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学习的(就是英语普基础语法都还没完全搞清楚的),可以先在网上搜索一下语法课,铺垫一下基础。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背单词,自己要过一到两遍,多默写,就练习英译汉,能记多少词义就尽量记多少词义,单词这一关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阅读的话,我只听了唐迟的阅读课,可以先写英语一的阅读真题,然后再写英语二的真题阅读(注意近三年的真题先不要写,到后期再写),英语一的真题可以就写1-2遍,英语二我写5遍左右。英语总的来说只有阅读和翻译需要听课,别的所有题型(包括作文)我都没有听课,都是考打基础和练习来熟悉和提升的。
(考研期间的扇贝和墨墨背单词使用记录)
管综的作文也算是全新的科目,两篇作文,一篇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600字,一篇论说文35分、700字。我去年大概是得了50分左右。作文不用开始的太早,8月份开始正好,作文我只跟了王诚,并在备考的过程中在网上的备考群寻找研友,每周修改一篇论效或大作文,作文就是要跟王诚,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修改,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思维以及话术。我是把近十年的论效和论说文都写了,每一篇都相互修改了三遍以上。
(自己的一部分写作练习)
三、再次就是关于报班和刷题
很多同学不知道是否需要报一个班(线下全程培训班)跟着,我个人没有报班,我也认为大部分人都不需要。首先,考研本就是一个考验自主学习能力和锻炼信息搜集能力的过程,报了培训班很容易会弱化你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其次,辅导机构的授课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名师都只会在一个学科中出众,术业有专攻这句话真不是骗人的;最后,基本上所有的机构都只会告诉你今年他们有哪些高分,却从来不提各种班的实际的录取率是多少,还有多少人报了班却并没有一次性上岸的。所以总的来说,考研线下班并不会在你的备考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也确实有部分同学自知自律性极差、或者就是希望能够有人完全引导,那么毫无疑问,培训班在约束你学习的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效果。
8月份进入刷题阶段,这个时候应该刚刚完成各科的基础学习(除作文),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刷题既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也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出一些在基础阶段没有学过的特殊知识点。但是最好这个阶段不要直接用真题,真题极其宝贵,不要单纯地抱着刷题的想法去将真题轻易地“刷掉”,我是第一次做真题就尽量在模拟考场的情况下进行,比如管综就安排在上午,花三个小时一气呵成,英语也是,这样能保证将真题的利用效益达到最高。当然这不太容易,如果你的管综和英语作文起步较晚,那么就先去做真题中的选择题,但一定要限时和尽量去模拟在考场上的感觉。
市面上的刷题书也很多,都可以用,反正就是拿来每天做题就好,最好是那种不单独划分每个章节,直接就是综合的以套题呈现的那种,并且做的时候要限时,比如鑫全的1000题,一共就是20多套逻辑题,每套题限时一个小时以内,做下来对做逻辑题思路的训练很有帮助。还有就是不用因为一两篇可能错的比较多而气馁,错的多很正常,千题是会比真题难一些,像我做过几篇错10个的,也做过几篇全对的,平均下来也是一篇错五个的样子。做题不是目的,能够锻炼做题思维和效率才是。
四、就是择校和心态调整
十月份一方面继续真题模拟,一方面要开始择校报名了。择校这个点是整个初试备考中最重要的事情!考研绝对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每年多的是高分没学上的,还有直接因为涨分太恐怖直接当炮灰的,其实这些很多都是可以预见的。可能就是在择校这个环节不太重视,那些对择校予以充分准备的人是存在捡漏和爆冷的机会的。我们考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上岸,那么选择一个能够匹配我们实际水平的院校就是重点。而如何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水平就是在真题模考中需要去总结的,平均一下自己之前做的模考成绩,主观题就取前几年的均分。10月的时候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都已经出了,有些学校也会陆陆续续把推免名单给公布出来,一定要自己去查,保证自己获得充分的信息。有些学校比如今年推免的比重很大,那么它今年的分数线几乎可以预测是会涨的,还有些学校去年分数线低得离谱,那么今年也是大概率会涨的。你不查总归有人会去查,那么你捡不到的漏也只能被别人捡了。还有就是某些分数线“虚低”的院校,就是那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起划线的学校,复试纯属绞肉机,分数线附近的基本上进了复试也是当炮灰的。这些信息的搜集能力真的很重要。
(填报志愿之前去武大校园)
由于管理类联考的特殊性,所以并不需要一开始就完全定好目标院校,毕竟这个时候大家有都不知道自己大概是什么水平。所以开始的时候最好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你做一套数学或逻辑,每次都只允许自己错5道,无论用啥办法,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最后你的分数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我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每天比较躁动,就想赶紧让我快考试吧(给个痛快),这也是战线拉太长的坏处,最后容易泄气。可以有适当的紧张,紧张说明你对这件事很在意,但不能紧张的觉都睡不着了。还有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尽量还是平静一点面对,相信自己,毕竟你都努力了那么久,付出肯定是会有回报的。
备考期间,其实一直曾幻想:如果我能上岸了,一定要写一篇洋洋洒洒的经验贴来“报复社会”,痛诉考研人到底有多苦?谈谈统招制度下的竞争到底有多残酷?而当真正迎来这一天时,除了接到拟录取通知结果那一刻,微微颤抖的手,内心反而出奇的平静,听到恭喜录取字样,心里更多的是感恩和坦然。我坚信无论是面对考研,还是日后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就会有收获,坚持一定得胜利!
撰稿:王佳松
编辑:李 琳
审核:范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