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2022届大学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很多员工面临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双重选择。近几年老员工就业的局势并不乐观,老员工“就业难”好像是被人们常挂在嘴上的事实,其实仔细看看发现不少“就业难”实际上是“就业迷茫”。
为何毕业生就业意愿不高,究其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毕业生眼高手低,在工作地域、薪酬待遇、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方面期望值依然很高,对自已岗位适应能力的评价也过高,不愿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而自身条件和业务素质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而择业愿望总是不能实现。
二是部分毕业生群体观望意愿增强。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
三是“求稳”心态,一些毕业生选择考研、考编、考公“二战”甚至“三战”,打着考研考公的旗号逃避就业。
四是盲目与他人攀比,见到有的同学找到好单位或考上公务员,感觉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毕业生在求职时提出“职业岗位不是管理层的不干”,“单位性质不是党政机关或国有企业的不干”,“上夜班的工作不干”等。这种择业附加条件越多,择业面就越窄。
解决就业难,必须先要解决就业迷茫问题,老员工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正确定位自己,改变“眼高手低”的想法
老员工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应当面对现实,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为基本的谋生手段,不应该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只要职业适合,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一专多能
现在很多的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老员工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一专多能,出门在外,多带几把刀子,这把没用了可以用那把。
3、树立正确的观念,自力更生
先就业再择业,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再将其看做自己的事业,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
4、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
国家鼓励青年一代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区去,尤其是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容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基层也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5、调整心态,正视成败,学会主动“推销”自己
初入社会难免会四处碰壁,首先要学会肯定自己,学会主动“推销”自己,敢于尝试,不要去想成败与否,拼命去做,努力去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择业和就业对老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台阶,老员工要拒绝emo,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写好“就业答卷”。